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4068-2024《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规范》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是指根据气象条件、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大气化学反应规律,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所作出的预测。这一定义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基本要求中提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应当具备必要的监测数据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点位自动监测数据、移动监测数据等,并且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机制。此外,还强调了预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确保预报结果科学准确。
再者,关于预报方法的选择,标准指出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数值模式模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构建物理数学模型来描述大气运动及污染物扩散过程;统计回归模型则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挖掘潜在关系;还有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新颖方法也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同时,对于不同区域特点下的特殊情形还需制定针对性强的专项方案。
另外,在预报内容方面,除了常规项目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颗粒物(PM10、PM2.5)等指标外,还可以扩展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重金属元素等新兴污染物领域。此外,还特别关注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的设计,当预测到未来几天可能出现重度及以上级别污染时,应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最后,在质量控制与评估环节,规定了定期开展业务检验活动的重要性,包括对预报准确率、时效性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同时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外部审查,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总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规范》为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提升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