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杏鲍菇设施栽培的环境条件、栽培设施、菌种选择与处理、培养料配方与制备、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杏鲍菇的设施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63-2024 杏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杏鲍菇设施栽培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杏鲍菇的种植流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1. 基地选择与设施建设
条文内容: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并且要远离工业污染源。温室大棚建设需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确保结构稳固,通风良好。
解读:这一规定强调了环境对于杏鲍菇生长的重要性。良好的基地条件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而合理的温室设计则有助于控制温度、湿度等生长因子,为杏鲍菇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2. 菌种选用
条文内容: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优质菌种,菌种质量需达到GB 19169的要求。播种前应对菌种进行检测,确保无杂菌污染。
解读:优质的菌种是成功栽培的基础。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可以避免因菌种问题导致的减产或失败。这不仅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栽培管理
条文内容:栽培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温湿度变化,保持适宜范围内的温湿度水平;及时清理废料,防止病虫害传播;合理安排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解读:此条文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温湿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杏鲍菇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及时清理废料能够减少病虫害的风险;适当的通风换气则有助于维持棚内空气质量,促进健康生长。
4. 病虫害防治
条文内容:优先采用物理方法预防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粘虫板等;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解读:提倡绿色防控理念,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保障了食品安全。物理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的最佳实践之一。
5. 收获与采后处理
条文内容:当子实体充分长大但尚未完全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立即进行分级包装,并尽快冷藏运输至销售点。
解读:适时采收是保证产品新鲜度的关键步骤。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此外,迅速冷却和妥善保存可以延长保鲜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以上就是对《DB63/T 2363-2024 杏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部分重要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杏鲍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