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物联感知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要求、接口规范及部署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物联感知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应用开发的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ercep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pplication - Part 2: IoT Perception Platform Archit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M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20T 29.2-2024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第2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旨在构建一个标准化的物联感知平台,以实现城市感知信息的高效共享与利用。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平台总体架构
根据标准规定,物联感知平台应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负责采集各类感知数据;网络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数据;数据层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和管理;服务层提供数据分析、挖掘等服务接口;应用层则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具体的服务。这种架构能够确保各层级之间既独立又协作,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数据管理要求
在数据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平台具备实时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数据;同时需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体系,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此外还提出要定期开展数据审计工作,评估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三、安全防护措施
鉴于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标准特别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策略。首先,在物理层面要求所有设备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防止非法接入;其次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实施加密传输,避免敏感信息泄露;最后对于访问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取特定资源。
四、互联互通能力
为了促进跨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该标准明确指出物联感知平台必须支持多种协议间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无论是基于TCP/IP还是其他专有协议构建的应用系统都能够顺利接入平台,并与其他子系统无缝对接。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业务模式创新预留了空间。
五、运维保障机制
良好的运营维护是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为此标准建议建立完善的监控预警体系,一旦检测到潜在故障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响应;另外还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恢复服务;最后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DB5120T 29.2-2024感知信息共享应用规范第2部分:物联感知平台架构》从多个维度对物联感知平台的设计提出了具体指导思想和技术要求,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