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otato Virus-free Seed Tub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6T 224—2024《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过程,确保种薯质量和产量。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脱毒苗的获得
该条文规定了马铃薯脱毒苗获取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首先,需从无病毒的植株上采集茎尖分生组织,通常选择0.3-0.5毫米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着,在无菌条件下将茎尖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培养基应含有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和NAA,并维持温度在20-25℃,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每日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
4.1 原原种生产
原原种生产环节强调了对环境条件的严格控制。生产基地应远离马铃薯种植区至少1000米以上,且周围不得存在可能携带病毒的寄主植物。土壤需经过深翻晒垡处理,并施足有机肥作底肥。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万株左右,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
5.1 种薯质量检验
本部分明确了种薯质量检验的标准与方法。外观检查时要求种薯形状规则、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痕迹。内部品质检测则通过切块镜检或RT-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是否仍保持脱毒状态。此外,还需测定种薯重量、大小分布等参数以评估其商品价值。
7.1 技术培训与推广
为了保证规程的有效实施,规程特别指出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手机APP等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科学种植理念,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
这些条文构成了整个规程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