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规划设计、设施建设、标识设置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Shel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2084—202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在选址方面,标准明确规定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区和高压输电线等危险源。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用。例如,5.1条指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防灾减灾规划的要求,优先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等公共空间”。
其次,在功能设置上,标准要求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居住区、医疗救护点、食品供应点、卫生设施等。其中,7.3条强调“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和应急电源,确保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此外,还应考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
再者,在标识系统方面,标准规定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明入口、出口、功能分区等信息。标识牌应采用反光材料制作,便于识别。如第8章提到,“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系统应包括导向标志、功能指示标志和警示标志三类,所有标志的颜色、形状和图案均需符合GB/T 15566的相关规定”。
最后,在管理维护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各项设施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应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9.2条明确指出,“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者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归档”。
总之,《DB64/T 2084—202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