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犬只狂犬病免疫的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免疫效果监测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犬只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bies Vaccination of Dogs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80-2024《犬只狂犬病免疫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犬只狂犬病免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传播。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免疫程序
标准明确指出,犬只首次免疫应在3个月大时进行,之后每年应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这一规定基于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理,确保犬只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抵御病毒。
免疫地点与设施
要求免疫点需具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消毒条件,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这不仅保障了免疫工作的专业性,也减少了因不规范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
免疫记录管理
强调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包括犬只基本信息、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等详细信息。良好的记录系统有助于追踪犬只免疫状况,及时发现未免疫或免疫失败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疫苗选择与使用
规定使用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在有效期内。同时,建议优先选用灭活疫苗,因其安全性更高。此外,还应注意疫苗储存条件,避免因不当存储影响效力。
宣传教育
提倡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养犬人的责任意识。只有当所有养犬人都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并积极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对狂犬病的有效控制。
这些条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覆盖了犬只狂犬病免疫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降低狂犬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