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分析的技术要求和安全利用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土壤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安全利用技术指导。
Title: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rable Land Soil Environmental Risk Causes and Saf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DB12/T 1360-2024)是天津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耕地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安全利用。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风险评估方法
标准中明确指出,风险评估应包括污染识别、暴露途径分析及健康风险量化三个主要步骤。在污染识别阶段,要求全面调查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确保覆盖所有可能的污染因子。例如,重金属如铅、镉等以及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类物质都需列入考量范围。暴露途径分析则需要考虑食物链传递、地下水渗透等多种方式,而健康风险量化则是通过计算危害商或风险值来确定潜在的危害程度。
安全利用措施
对于已存在轻度污染的耕地,推荐采用农艺调控措施以降低农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具体做法包括选择低吸收能力的作物品种、调整施肥结构(增加有机肥比例)、实施轮作制度等。此外,还强调了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建议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定期采集样品检测,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土壤修复技术
当耕地土壤受到中重度污染时,则需采取工程修复手段。标准提出了物理隔离法、化学改良法和生物修复法三种常见修复技术。物理隔离法主要是通过铺设防渗层阻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化学改良法则利用石灰、磷酸盐等材料改变土壤pH值或固定重金属离子;生物修复则是借助植物根系吸收或者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去除污染物。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结论
综上所述,《耕地土壤环境风险成因与安全利用技术导则》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耕地土壤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同时也给出了有效的治理方案,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