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小站稻育秧基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小站稻育秧的技术流程、管理措施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地区小站稻的育秧基质生产和育秧技术应用。
Title:DB12T886-202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Nursery Substrate and Nursery Technology of Tianjin Xiaozha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天津地方标准DB12/T 886-2024《小站稻育秧基质及育秧技术》对小站稻的育秧基质和育秧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基质原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育秧基质的主要原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草炭、珍珠岩、蛭石等。这些原料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基质的物理性质如通气性和保水性,还确保了化学性质的稳定,避免对幼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基质物理特性
根据标准,育秧基质的粒径分布、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指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基质的总孔隙度应达到55%-75%,以满足水稻幼苗根系呼吸的需求。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提高秧苗的质量,促进其健康生长。
育秧技术要点
在育秧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播种前基质预处理的重要性,建议将基质充分湿润并消毒处理。此外,还强调了播种密度和覆土厚度的具体参数,比如每平方米播种量不宜超过300克,覆土厚度控制在0.5至1厘米之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种子被埋得太深或太浅而影响发芽率。
环境条件管理
关于环境条件管理,标准指出育秧期间需定期监测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并给出适宜范围。例如,在秧苗出苗阶段,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夜间不低于15℃;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有利于幼苗快速生长发育。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够显著提升小站稻育秧的成功率与产量潜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