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粒小麦品种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黑粒小麦的生产与种植。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ack Grain Wheat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4T 267-2024《黑粒小麦品种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黑粒小麦种植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1. 土壤选择与处理:规程要求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pH值以6.5-7.5为宜。在播种前应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
解读:黑粒小麦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环境能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深耕细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保水性;而充足的有机肥料能够为黑粒小麦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二、播种
2. 播种期: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时间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
解读:不同季节播种会影响黑粒小麦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春季播种可避开冬季低温影响,秋季播种则有利于充分利用秋冬季节的自然降水和光热资源,确保苗全苗壮。
三、田间管理
3. 合理密植:春播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20万-25万株之间;秋播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30万-35万株之间。
解读:合理密植是提高黑粒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但过密会导致植株间竞争加剧,反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4.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解读:这一原则强调了提前预防的重要性,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防控,既有效又环保,避免了单一依赖化学农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五、收获
5. 收获时间: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收获。
解读:适时收获对于保证黑粒小麦的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收获籽粒未充分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则容易造成落粒损失。因此,在达到适宜的水分含量后及时收获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内容结合了规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从事黑粒小麦种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