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舍饲滩羊高频繁殖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繁殖技术、饲料配方、饲养管理措施及疫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舍饲滩羊的高频繁殖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frequency Reproduction and Feeding Management of Pen-raised Tan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480—2024《舍饲滩羊高频繁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宁夏地区滩羊养殖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滩羊的舍饲繁殖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于提高滩羊的繁殖效率、保障羊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繁殖准备”部分中规定,“母羊应在配种前45天开始加强营养,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6%以上”。这一要求旨在确保母羊在配种时身体状况良好,为受孕和后期妊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蛋白的日粮可以促进母羊体内激素分泌,增强其生殖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受胎率。
其次,在“妊娠期管理”章节提到,“妊娠初期(1-84天)每日每头母羊需提供干草3公斤,精料0.5公斤;妊娠后期(85-147天)则需增加至干草4公斤,精料0.75公斤”。此规定充分考虑了妊娠过程中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变化。尤其是在妊娠后期,母羊不仅需要满足自身代谢需求,还要为即将出生的小羊储备足够的营养。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能够有效避免因营养不足而导致的流产或弱仔现象。
再者,关于“产羔后护理”,标准指出,“产后第一天只给予温水饮用,并观察母羊食欲恢复情况;从第二天起逐步恢复正常喂养,但要控制精料摄入量不超过1公斤/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母羊因过早大量进食而引发消化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同时,密切监测母羊的精神状态和泌乳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最后,在“日常管理”方面强调,“羊舍内温度保持在5℃~20℃之间,湿度控制在60%-70%,并定期清扫粪便,每周至少消毒一次”。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保证滩羊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到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细菌病菌,而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舍饲滩羊高频繁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从繁殖准备到产羔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细致周密的规定,为养殖户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南。遵循这些规范不仅可以提升滩羊群体的整体生产性能,还能促进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