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果类果树红颈天牛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调查、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核果类果树红颈天牛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Necked Longhorn Beetle in Stone Fruit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2T 0136-2024《核果类果树红颈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颈天牛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下为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监测预警
1. 设置诱捕器:在果园周边设置黄绿色板式诱捕器,每公顷不少于5个。诱捕器高度应距离地面1.5米左右,并定期检查记录诱捕数量。
解析:通过科学布设诱捕器可以及时发现红颈天牛成虫活动情况,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二、物理防治
1. 人工捕捉:每年5月至8月期间,定期巡视树干,发现产卵刻槽后立即刮除并销毁。
解析:此方法可直接减少虫源基数,尤其适用于小规模果园。
三、化学防治
1. 药剂注射:对于受害严重的树木,在幼虫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按说明书稀释后注入虫孔。
解析:药剂注射能够直接作用于害虫,但需注意操作安全及环境影响。
四、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保护和利用啄木鸟等鸟类作为天敌控制种群数量。
解析: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来抑制害虫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法。
五、农业管理措施
1. 剪除病枝: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带有虫瘿的枝条并集中烧毁。
解析:此举不仅能消灭越冬幼虫还能改善树体结构提高抗病能力。
六、附则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执行。
解析: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强制性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