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冬小麦-夏谷子两年三熟节水轮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轮作模式、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类似生态区的甘薯-冬小麦-夏谷子两年三熟节水轮作栽培。
Title:Sweet Potato-Winter Wheat-Summer Foxtail Millet Two-Year Three-Crop Water-Saving Ro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6011-2024 甘薯-冬小麦-夏谷子两年三熟节水轮作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薯、冬小麦和夏谷子的轮作种植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轮作制度安排
标准规定:
- 甘薯应在春季种植,冬季收获。
- 冬小麦需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割。
- 夏谷子则在小麦收获后立即播种,秋季成熟。
解读:
这一轮作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甘薯作为耐旱作物,适合春季种植以避开夏季高温高湿带来的病害风险;而冬小麦选择在秋播可以充分利用秋冬季节的降水和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夏谷子则能在小麦收获后的空闲地快速生长,确保土地全年都有作物覆盖,避免裸露导致水土流失。
2. 水分管理策略
标准规定:
- 在甘薯生长期应采取滴灌或喷灌方式灌溉,每次灌溉量控制在50-70立方米/亩。
- 冬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量高峰期,此阶段要保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 夏谷子苗期不建议过多浇水,进入拔节期后视天气情况适当补水。
解读:
水分管理是节水栽培的核心环节。通过精确计算灌溉量和合理分配灌溉时间,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例如,在甘薯种植过程中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节约用水,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冬小麦而言,严格监控土壤湿度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促进产量提升;夏谷子则根据其对水分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灌溉策略,既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避免过度灌溉造成资源浪费。
3. 施肥方案
标准规定:
- 基肥施用时,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并配合施加氮磷钾复合肥50-80公斤。
- 追肥应在作物关键生育期内进行,如甘薯膨大期追加尿素10-15公斤/亩;冬小麦拔节期追施磷酸二铵20-30公斤/亩;夏谷子拔节期增施氯化钾10-15公斤/亩。
解读: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提供全面营养;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特点及时补充养分,可显著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并提高最终产量。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标准规定:
- 定期巡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
- 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时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解读:
病虫害的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到作物品质及经济效益。通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防治,可以在保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此外,坚持绿色防控理念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综上所述,《DB13/T 6011-2024》为指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实践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南。遵循这些规范要求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