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的基本要求、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评估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检查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afety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323-2024《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防雷装置安装要求:明确指出接闪器应使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并且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毫米,扁钢截面面积不得少于48平方毫米,厚度不少于4毫米。这一规定确保了接闪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能够在雷击时有效引导雷电流流入大地,避免雷击损坏设备或引发火灾。
6.3 接地装置检测:强调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如果实际测量值超过此限值,则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比如增加接地体数量或者延长接地线长度等。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迅速将雷电流导入土壤,减少电位差,从而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7.4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规定避雷针的有效高度应根据滚球法确定,滚球半径取值为45米。这意味着在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要以该点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45米的球体,球体与地面相交的部分即为被保护区域。通过合理布置避雷针可以形成全面覆盖的防护网,提高整体防雷效果。
9.1 定期检查周期: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防雷装置检查。对于处于高风险环境下的特殊场所,如化工厂、油库等,则建议每半年执行一次专项检查。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予以整改,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10.2 档案管理:强调所有相关的检测记录和技术资料都必须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上。这些文档不仅是后续维修保养的重要依据,也是应对突发事故时追溯责任的关键证据。同时,还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档案,便于查询和共享。
以上就是对DB42/T 2323-2024中几个核心部分的具体分析。遵循该标准不仅能有效预防雷击灾害的发生,还能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