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型消防救援站的选址、建设要求、装备配置、人员配备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小型消防救援站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mall Fire Rescue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537—2024小型消防救援站建设管理规范》是深圳市针对小型消防救援站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选址布局、功能设置到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小型消防救援站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升城市消防安全水平。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根据第4.1条,小型消防救援站应选择在辖区人口密集区域附近,确保接到报警后能在3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这意味着站点位置需综合考虑交通状况、道路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例如,在老城区由于街道狭窄,站点距离居民区不宜过远;而在新区则可适当放宽至5分钟响应时间。此外,还需注意避免将站点设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如低洼地带或滑坡风险区。
功能分区
第5章明确了小型消防救援站的功能分区要求。其中,车库应至少容纳一辆主战车和一辆备用车辆,并配备必要的维修工具间;训练场地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用于日常体能及技能训练;宿舍区需保证每人不低于6平方米的空间且通风良好。特别强调了休息室应当独立设置,以保障队员能够得到充分休整。厨房与餐厅相连但要保持一定隔离措施,防止油烟污染其他区域。
设施配置
第6节规定了基本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所有站点都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主要出入口及内部关键部位;通信设备需支持集群调度功能并与市消防指挥中心联网;同时还要准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战斗服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可用。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增设无人机操作平台以及水带铺设演练场等辅助设施来提高实战能力。
运行管理
关于日常运营管理方面,《规范》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化措施。首先建立了严格的值班备勤机制,要求每班不少于两名专职队员驻守,并实行轮换制保证长期战斗力。其次明确了培训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知识、灭火战术运用等方面,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联合演习检验整体协作效果。最后还特别指出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记录每次任务执行情况以便后续分析改进。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DB4403/T 537—2024》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也非常重视软件层面的完善,力求打造一支反应迅速、专业性强的小型消防救援队伍,为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