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化土壤制图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建模与预测、制图与验证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数字化方法进行土壤制图的相关工作,包括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农业生产等领域。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gital Soil Ma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数字化土壤制图技术规程》(DB41/T 2775-2024)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数字化土壤制图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数字化土壤制图的工作流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成果表达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河南省内土壤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等工作的数字化土壤制图。
首先,在工作流程方面,标准明确指出整个过程应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制作四个主要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确定研究区域、目标精度以及所需资源;数据采集阶段强调了遥感影像获取、野外采样点布设的重要性,并要求所采集的数据需具备代表性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则涉及空间数据的预处理、土壤属性预测模型构建等内容;最后,在成果制作阶段,要求输出的地图产品需满足清晰度高、信息完整准确的基本条件。
其次,在数据采集部分,标准特别提到对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选择应当优先考虑分辨率不低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并且所有用于制图的数据均须经过严格的坐标系转换以确保一致性。此外,还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属性如pH值、有机质含量等的具体测量方法和技术参数。
再者,关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环节,本标准提出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建立土壤属性预测模型的方法论框架。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收集历史土壤调查资料并结合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或机器学习算法来估算未采样的位置上的土壤特性分布情况。同时,也鼓励使用GIS软件来进行空间插值运算从而生成连续性的土壤属性表面图层。
最后,在成果表达上,《数字化土壤制图技术规程》还对最终形成的数字化土壤地图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地图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0;各类土壤类型的边界线误差不得超过±2mm;并且每幅图幅内至少包含一种比例尺为1:10000的基础地理信息底图等内容。
综上所述,《数字化土壤制图技术规程》(DB41/T 2775-2024)是一部全面指导如何开展高效精准数字化土壤制图工作的行业标准文件。它不仅涵盖了从项目启动到完成交付全过程的关键步骤,而且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技术细节,有助于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