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培养料制备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贮存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的制备与管理。
Title:Pleurotus Cultivation Substrate Prepar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774.2-2024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平菇培养料制备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平菇培养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规范化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材料选择:标准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农作物秸秆(如玉米芯、稻草)和禽畜粪便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强调了原料应经过充分晾晒或烘干处理,确保含水量适中,以利于后续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2. 配料比例:规定了不同种类原料的具体配比,例如玉米芯与鸡粪的比例为3:1,稻草与猪粪的比例为4:1等。合理的配料比例能够保证养分均衡,促进菌丝生长。
3. 堆肥发酵:明确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初始阶段温度应保持在50℃以上持续7天,之后降至40℃左右维持10-15天。此外还提到要定期翻堆,以保证发酵均匀,并防止局部过热导致营养损失。
4. 水分管理:对于培养料的最终含水量给出了具体数值范围,通常控制在60%-6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活动及菌丝发育速度。
5. pH值调节:建议使用石灰粉调整pH至7.5-8.0之间,这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并抑制病原菌滋生。
6. 灭菌处理:对于工厂化生产而言,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在121℃条件下维持2小时以上彻底杀灭杂菌。家庭栽培则可选择日光曝晒等方式代替。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平菇产量与品质,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