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青稞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稞的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naked barley in dry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2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地方标准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依据,其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TQHNX 051-2025《旱地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作为一项新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调整和优化,其中“播种期的确定”这一条文的变化尤为突出,体现了对气候适应性和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入考量。
原标准(假设为TQHNX 051-2018)中对旱地青稞播种期的建议是“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这一时间范围主要基于传统经验及历史气象数据。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特别是近年来春季气温波动较大、降水分布不均的现象日益明显,原有的播种时间安排已难以完全适应实际生产需求。
新标准TQHNX 051-2025对此进行了修订,将播种期调整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实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它强调了“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农户结合本地区具体气候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来决定最佳播种时机,避免“一刀切”带来的风险。其次,该调整也反映了对现代农技推广体系的支持,即通过加强气象服务、土壤监测等手段,提升农民的决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条文的落地需要多方协同配合。一方面,基层农技人员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土壤墒情检测方法和天气趋势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快建立区域化、精细化的气象预警系统,为精准播种提供数据支撑。此外,种植户还应关注种子的抗逆性选择,如选用耐旱、早熟品种,以增强对不确定因素的抵御能力。
总体而言,TQHNX 051-2025对播种期的调整不仅是技术细节的更新,更是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重要回应。它推动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也为实现旱地青稞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