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松容器苗抗旱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苗圃地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基质配制、播种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标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油松容器苗的抗旱培育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rought Resistance of Containerized Seedlings of Pinus tabuliform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9T 53-2024《油松容器苗抗旱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忻州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油松容器苗在干旱环境中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育苗基质选择方面,标准要求基质必须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具体来说,基质的总孔隙度应达到60%-70%,其中通气孔隙度不低于30%。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苗木根系既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又能在干旱条件下保持足够的水分储备。同时,基质的pH值应控制在5.5至6.5之间,以满足油松幼苗对土壤酸碱度的需求。
其次,在灌溉管理上,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在干旱季节,建议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灌溉,每次灌溉量应根据苗木的实际需水量确定。通常情况下,每株苗木每日需水量约为500毫升至1000毫升。此外,还应定期检测土壤湿度,当表层土壤(约10厘米深)干至手握不成团时即需及时补水。
再者,关于施肥管理,标准强调要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并且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肥即可,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具体而言,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每次每平方米施用量不超过100克;有机肥则可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每次每平方米施用量不超过2公斤。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准指出,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生长期间要定期检查苗木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常见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印楝素或者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DB1409T 53-2024《油松容器苗抗旱技术规范》中几个核心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从而有效提升油松容器苗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