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子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产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谷子的机械化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673-2024 谷子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谷子机械化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和安全生产等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的规定,土壤质地为壤土或沙壤土,pH值在6.5~8.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0%。
【解读】此条明确了谷子种植的适宜环境条件。土壤pH值适中有利于养分吸收,有机质含量高则表明土壤肥力较好,能够为谷子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条文】选用抗病、抗倒伏、优质高产的品种,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量≤13%。
【解读】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质量指标严格控制,确保种子活力强、生活力高,从而提高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程度。
【条文】机械耕整地作业深度20cm~25cm,耕后土地平整、无明垡,表层土壤细碎疏松。
【解读】合理的耕作深度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后期作物长势,因此需要达到平整、细碎的标准。
【条文】机械精量播种行距30cm~40cm,播种深度3cm~5cm,播量每亩0.7kg~1.0kg,播深一致性误差≤1.0cm。
【解读】精确播种有助于合理密植,提高群体整齐度。播种深度适当可保证种子顺利萌发,播量合理则能实现最佳产量。
【条文】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
【解读】强调综合防控策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操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条文】机械收获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总损失率≤3%,破碎率≤5%。
【解读】适时收获对于保持谷子品质至关重要。损失率和破碎率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与商品粮质量,需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