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晋汾白猪母猪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饲料与营养、环境控制、繁殖管理、卫生防疫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晋汾白猪母猪的饲养和管理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Management of Jinfen White Sow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晋汾白猪是一种优质地方猪种,其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对于提升繁殖性能、保障健康状况至关重要。《DB14/T 1521-2024 晋汾白猪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晋汾白猪母猪的饲养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饲料营养方面,标准规定母猪的日粮应根据体重、体况和生理阶段合理配制。例如,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需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具体而言,粗蛋白含量应在14%-16%之间,同时确保钙磷比例适宜。这一要求旨在避免因营养不足导致的繁殖障碍,如不发情或流产等现象的发生。
其次,关于环境控制,标准强调了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条件对母猪健康的重要性。妊娠期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至22℃,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当外界气温过高时,应采取喷淋降温措施,并加强通风换气,防止热应激影响母猪食欲及胎儿发育。此外,分娩舍内还应设置保温灯或地暖设施,确保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率。
再者,在健康管理上,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群驱虫,重点针对胃肠道线虫及体外寄生虫。免疫程序则需遵循当地兽医部门推荐方案,通常包括伪狂犬病、蓝耳病等主要疫病的疫苗注射。通过这些预防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母猪群体的整体生产水平。
最后,在繁殖管理环节中,适时断奶和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同样值得重视。一般情况下,哺乳期长度控制在28天左右较为理想,既有利于母猪恢复体力又可刺激发情排卵。而在选择配种对象时,除了考虑个体优良遗传特性外,还需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从而维持种群遗传多样性。
综上所述,《DB14/T 1521-2024 晋汾白猪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从饲料营养、环境调控、健康管理以及繁殖管理等多个维度为晋汾白猪母猪的科学饲养提供了全面指导。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母猪生产性能,还能促进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