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麦机械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燕麦机械化栽培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
Title:Oat Mechanical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81-2024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燕麦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播种期确定
标准指出,燕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春播应在土壤解冻后尽早进行,秋播则需在霜冻前完成。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子有足够的时间发芽生长,避免因过晚播种导致幼苗无法安全越冬或错过最佳生长期。
种子处理
对于种子处理部分,标准强调了对种子进行精选的重要性。要求去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并建议采用机械清选设备提高效率。此外,还提倡使用种衣剂包衣处理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出苗率,保障全苗壮苗。
施肥管理
施肥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标准提出要依据测土配方施肥原则制定具体的肥料施用方案。氮磷钾比例一般为2:1:1左右,同时注意配合有机肥使用。追肥时应注意分期进行,前期侧重促苗期生长,后期则注重壮籽粒发育。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以及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化学防治方面,则明确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毒农药,推荐采用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长的新一代杀虫杀菌剂。
收获时机选择
收获时间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与经济效益。标准建议当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枯黄脱落、上部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但尚未完全干硬时即可开始收割。机械化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应注意调整割台高度,防止损伤穗头造成损失。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提炼,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环境条件灵活调整操作细节。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求,可以显著提高燕麦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