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公牛育肥的技术要求,包括育肥前准备、饲养管理、饲料配方与供给、卫生防疫及出栏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奶公牛的育肥生产及相关经营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iry Bull Fatte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70-2024《奶公牛育肥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奶公牛的育肥过程,提高育肥效率和牛肉品质。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育肥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育肥开始之前,应对奶公牛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并确保其体重达到一定标准。此外,还应根据牛只的年龄、品种等因素合理安排分群管理,为后续育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 饲料配比与投喂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育肥效果。标准强调饲料应当多样化,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及添加剂等,且需按照科学比例混合。例如,粗饲料占比不得低于总饲料量的30%,同时要保证蛋白质含量适中,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生长发育。
3. 疫病防控
在育肥期间,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标准要求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处理,并严格执行免疫接种计划。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应及时隔离诊治,防止疾病传播。
4.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涵盖多个方面:一是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导致争斗现象发生;二是定时清理粪便,维持环境卫生;三是观察记录个体生长数据,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5. 屠宰指导
当奶公牛达到预定体重后即可安排屠宰。标准建议采用人道屠宰方式,并强调屠宰前至少停食12小时但可自由饮水,以确保肉质新鲜度。同时,还需注意胴体冷却时间和温度控制,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奶公牛育肥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育肥前期到后期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了动物福利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