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植物选择、配置方式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的绿地种植设计。
Title:Residential Area Green Space Plan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规范》DB 1401T 23—2024是山西省太原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居住区绿地的种植设计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植物选择与配置
标准第5.1条指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以及生态要求合理选择适生植物种类。”这一规定强调了植物选择要因地制宜。例如,在太原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应优先选用耐寒、抗旱、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如油松、国槐等作为骨干树种。同时提倡混交种植方式,即不同树种间搭配种植,以提高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绿地率与功能分区
第6.2条规定了各类居住区绿地率最低指标:新建住宅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5%,旧城改造项目不低于30%。绿地率是指居住区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合理的绿地布局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改善微气候,增加居民户外活动空间。此外,还要求按照动静分区原则规划儿童游乐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所在区域,确保各年龄段人群都能享受到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
植物养护管理
在第7章中特别提到“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管理体系”。包括定期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灌溉等内容。比如对于行道树而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去除枯枝败叶,防止安全隐患;而对于草坪则需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浇水频率,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根系腐烂。另外还鼓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有机肥料,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对该规范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实际上还有更多细节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如植物间距控制、色彩搭配建议等等。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