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监测方案、净化措施及评估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5/T 068-2024《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山西省晋中市发布的关于猪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伪狂犬病”、“净化”等关键术语。其中,“伪狂犬病”被定义为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仔猪,导致神经症状、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净化”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猪场达到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状态。
疫病监测
标准要求规模猪场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工作。监测频率应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及疫情动态调整,通常每季度至少一次。监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如ELISA)和病原学检测(如PCR)。特别强调对引入新猪只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确保其未携带伪狂犬病毒。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核心环节。标准指出,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减少不同批次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 定期消毒圈舍环境,使用高效消毒剂;
- 控制人员流动,非必要情况下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 对车辆、工具等实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程序。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建议采用高质量的疫苗,并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进行免疫。首次免疫应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左右开始,之后每隔4周加强免疫一次,直至6月龄。成年母猪每年需进行两次免疫以维持抗体水平。
应急处理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具体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限制人员进出、加强消毒频率等。同时,应及时采集样本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确诊,并依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或扑杀措施。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读,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1405/T 068-2024《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