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淡水常见经济绿藻规模化生产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藻种培育、培养管理、收获与加工、质量控制及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常见经济绿藻的规模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Common Economic Green Algae in Freshwa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淡水常见经济绿藻规模化生产技术规范》(DB41/T 2761-2024)是一项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淡水环境中经济绿藻的规模化生产。这项标准对促进绿藻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以淡水为环境的经济绿藻规模化生产活动。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面向的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绿藻养殖企业或研究机构,强调了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对“经济绿藻”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可大规模培养用于食品、饲料或其他工业用途的绿藻种类。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目标物种的认识,确保后续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三,关于生产条件的要求中提到,养殖池塘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农业设施标准,并且需要配备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这意味着在建设基础设施时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要注重长期管理便利性,同时实时监控水质状况对于保障绿藻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此外,关于种质选择与扩繁环节,标准指出应当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且品质优良的品种作为基础材料,并且要建立专门的种苗培育区来完成初次繁殖工作。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外界因素干扰的可能性。
在日常管理措施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定期巡查记录异常情况,并采取生物方法为主化学手段为辅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最后,在收获加工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采收时间的选择、清洗处理方式以及储存运输条件等细节。这些措施旨在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淡水常见经济绿藻规模化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的特点。通过严格执行此标准,能够显著提升我国淡水绿藻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