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柳飞絮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城市绿地、道路、公园等区域的杨柳飞絮防控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plar and Willow Fluff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748-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杨柳飞絮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杨柳飞絮”、“雌株”、“雄株”等关键术语的定义。其中,“杨柳飞絮”被定义为杨树和柳树在春季繁殖过程中释放出的种子随风传播的现象。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飞絮现象的认识,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防控原则
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强调通过科学规划绿化布局,合理选择树种,减少雌株种植比例来从源头上控制飞絮产生。同时要求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确保防控效果持久稳定。
三、树种选择与配置
在树种选择方面,建议优先选用无絮或少絮品种,并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推荐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组合方案。例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可适当增加常绿乔木比例以降低季节性飞絮影响;而在道路两侧则应避免单一化种植模式,采用混交林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雌株识别与处理
对于已经存在的大量雌株资源,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包括利用专业仪器检测雌花序数量判断其是否属于高飞絮类型;对于确实需要保留但又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多飞絮的树木,则可以通过修剪花芽等方式削减当年产量;而对于严重影响公共安全或者居民生活的严重飞絮源,则可以直接采取更换树种的方式彻底解决。
五、飞絮期管理措施
在每年春末夏初飞絮高峰期到来之前,各地主管部门需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情况;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区域实施高压喷雾降尘作业;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清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生活环境。
六、公众教育与宣传
为了增强全社会对抗杨柳飞絮危害的认识水平,本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科普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手册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这一自然现象,并积极参与到防治行动当中去。
以上就是对《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介绍。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理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