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地麦茬甘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栽插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旱地麦茬甘薯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yland Wheat-stubble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2/T 328—2024 旱地麦茬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旱地麦茬种植甘薯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质品种。在种薯处理上,要求种薯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催芽,确保种薯出苗整齐。催芽时需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适中,避免种薯腐烂。
二、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要深耕细耙,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以利于根系生长。施肥方面,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不少于30吨,氮磷钾比例为1:2:3。
三、栽插密度与方式
推荐的栽插密度为每公顷6万株左右。栽插方式可采用水平浅栽法或斜栽法,栽插深度控制在5-7厘米,确保种薯与土壤充分接触。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在幼苗期和块根膨大期。灌溉方面,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
五、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当叶片大部分枯黄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要进行分级挑选,将合格的甘薯入库贮藏。贮藏环境要求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以上是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解读,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