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细粉煤灰在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使用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ltra-fine Fly Ash Concrete Pavement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07—2024超细粉煤灰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超细粉煤灰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性文件。该规范的发布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关于原材料的质量要求
根据规范第5.1条,超细粉煤灰作为主要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GB/T 1596的相关规定。具体来说,超细粉煤灰的细度(比表面积)需达到或超过500m²/kg,这远高于普通粉煤灰的标准,目的是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此外,超细粉煤灰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并且不得含有任何有害杂质,以防止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配合比设计原则
在第6.2条中明确指出,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需求、环境条件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建议采用试配法确定最佳配合比,其中超细粉煤灰的掺量一般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之间。这样的比例既能有效降低水泥用量,又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渗性。
施工过程控制
规范第8.3条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对于超细粉煤灰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的重要性。要求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混合均匀;同时,拌合物的入模温度应保持在5℃至35℃范围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开裂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至少7天,以保证混凝土充分水化反应,提升强度。
检验与验收标准
最后,在第10章关于检验与验收部分,规范提出了详细的检测项目及合格标准。例如,外观检查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力学性能测试则需满足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值且抗折强度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服务寿命。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5/T 3707—2024》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了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对于推动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上述解析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