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密枝红叶李嫁接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处理、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密枝红叶李的嫁接育苗及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Nursery Cultivation of Prunus cerasifera 'Atropurpu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23T 405-2024 密枝红叶李嫁接育苗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密枝红叶李这一特色植物的标准化文件,旨在规范其嫁接、育苗和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嫁接时间与方法的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最佳的嫁接时间为每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这个时间段内气温适中,有利于砧木和接穗的愈合生长。在嫁接方法上推荐使用芽接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活率较高。具体操作时需确保接穗新鲜饱满,并去除多余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
2. 育苗地准备与管理
关于育苗地的选择,标准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应在6.0-7.5之间。在整地过程中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此外,还需设置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苗木在整个生长期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3. 栽培密度与整形修剪
对于栽培密度的规定是每公顷种植约1100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整形修剪方面,强调了幼树期应采取轻剪的原则,促进树冠快速扩展;进入结果期后,则需适当重剪,控制树形结构,增强通风透光条件,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首先,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初期病虫害问题;其次,合理轮作换茬可以降低某些土传病害的风险;最后,当病虫害较为严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治疗,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
通过以上对DB6523T 405-2024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从多个维度为密枝红叶李的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共同推动这一优良品种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