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暴马丁香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暴马丁香苗木的培育及绿化工程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811-2024 暴马丁香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暴马丁香苗木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苗选择、育苗地准备、播种育苗、移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为暴马丁香苗木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在种苗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暴马丁香插条作为种苗。种苗的插条长度应保持在15-20厘米之间,直径0.5-1.0厘米为宜。插条上部保留2-3个芽点,下部切口要平滑整齐,以利于插条生根发芽。同时,种苗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可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以预防病菌感染。
在育苗地准备环节,标准强调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育苗前需深耕细作,耕深30-40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同时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用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按1:1比例混合,每平方米撒施10-15克,翻入土中。
播种育苗时,标准规定每亩播种量为10-15公斤,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播种后覆土厚度为2-3厘米,稍加镇压并覆盖稻草保湿。播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前每天喷水1-2次,待幼苗出土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发育。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进行间苗定苗,株距调整为20厘米左右。
对于移植管理,标准建议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移植时要带土球起苗,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8-10倍。移植穴规格为穴深50厘米、穴径60厘米,穴内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栽植深度以原土印为准,栽后浇透定根水,并用稻草覆盖树盘保温保湿。移植后的第一年要加强肥水管理,每月追施一次稀薄液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定期巡查苗圃,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发病初期可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针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选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类药剂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昆虫,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DB65/T 4811-2024 暴马丁香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涵盖了暴马丁香苗木培育全过程的关键技术要点,为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遵循该标准的各项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灵活运用,确保培育出优质高效的暴马丁香苗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