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和农艺结合技术应用。
Title:Potato Integrated Agronomy and Machine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1T 77-2024《马铃薯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运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马铃薯的种植与机械化作业流程。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农艺农机一体化: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有机结合,实现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的高效协同。
2. 标准化种植:按照规定的密度、行距、株距等参数进行播种,确保作物生长环境一致。
3. 适时收获:根据马铃薯的成熟度及市场需求,选择最佳时间进行采收,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二、播种前准备
1. 土壤处理:要求土壤深耕细耙,达到疏松透气的效果,并施足基肥。具体做法包括深翻土地至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每亩不少于3吨。
2. 种薯选择:选用无病虫害、健康饱满的种薯作为播种材料,切块时应保证每个切块带有至少一个芽眼。
三、播种作业
1. 播种深度:一般为8-10厘米,过浅易受冻害,过深则影响出苗率。
2. 行距与株距:推荐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方便后期田间管理。
3. 覆盖方式:采用机械覆土压实的方法,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水分吸收和根系发育。
四、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幼苗期适当增加灌溉量,促进根系生长;开花期减少浇水频率,避免徒长现象发生。同时注意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满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可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五、收获与储存
1. 收获时机:当植株叶片开始枯黄,块茎表皮变硬且颜色加深时即可开始收获。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则应在霜冻来临之前完成全部采收工作。
2. 储存条件:入库前要将马铃薯晾晒几天,降低含水量至安全水平(通常为12%-14%)。然后放入通风良好、温度适中的仓库内,保持相对湿度60%-70%,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六、机械应用
1. 播种机具:选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小型或中型拖拉机配套播种机,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工序。
2. 中耕培土机:用于清除杂草并进行高垄栽培,有助于提高通气性和排水性能。
3. 收获机具:推荐使用履带式或轮式收获机,操作灵活且效率高,可以快速完成拔秧、挖掘、分离等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和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