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玉米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
Title:Corn Agronomic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grate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1T 76-2024《玉米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运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种植过程中农艺与农机的结合使用,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在播种环节,规程要求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机具,并强调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例如,第5.3条规定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包衣处理,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同时,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6厘米之间,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其次,在田间管理部分,规程特别提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依据第6.2条,需按照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灌溉施肥,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措施。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植株长势,及时采取追肥、中耕除草等措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再者,关于病虫害防治,规程指出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参照第7.1条,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性品种、释放天敌昆虫以及适时施用高效低毒药剂。
最后,在收获阶段,规程建议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提高作业效率。按照第8.2条的要求,收获时间宜选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这样既能保证籽粒充分成熟又能避免过度延迟导致品质下降。
综上所述,《玉米农艺农机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