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干制米粉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清洗、浸泡、磨浆、蒸煮、成型、烘干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干制米粉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Dry Rice Nood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江西省地方标准《干制米粉加工技术规程》(DB36/T 2042-2024)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干制米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工艺标准化。以下将重点解读该标准中的关键条款。
首先,在原料选择上,标准明确规定了大米应选用符合GB/T 1354要求的大米,且需经过严格筛选去除杂质。这一步骤对于保证后续加工环节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优质的原料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
其次,在浸泡环节,标准指出大米需在清水中浸泡6至12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气温条件。此规定旨在使大米充分吸水膨胀,为后续磨浆工序提供适宜的原料状态。同时强调了要定期更换浸泡用水以防止污染。
接着是磨浆与蒸粉阶段,标准要求采用高效研磨设备将浸泡后的大米磨成细腻均匀的米浆,并通过蒸汽加热至95℃以上快速蒸熟形成薄片状粉皮。这一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是保证米粉口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干燥工序作为整个生产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标准特别提到干燥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并且干燥温度不宜超过65℃。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米粉出现裂纹或变色现象,同时缩短干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在包装储存方面,标准建议使用防潮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密封包装,并存放于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保障消费者食用时的安全性与新鲜度。
综上所述,《干制米粉加工技术规程》(DB36/T 2042-2024)从原料选购到成品入库的每一个步骤都作出了明确指导,有助于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开展经营活动,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可靠的干制米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