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
Title:Basic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Clinical Blood Management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028-202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建设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关键术语,如“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是指用于支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全过程管理的信息系统。这一定义明确了系统的功能范围,即覆盖从血液采集到使用的所有环节。
系统架构要求
标准规定了系统应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种架构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确保各模块之间的松耦合,便于后期的功能升级和技术维护。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据安全方面,标准强调了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要求系统具备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以及定期备份等机制。这些措施对于防止敏感信息泄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患者的隐私保护尤为重要。
功能模块要求
标准还详细描述了系统应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库存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等。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功能需求说明,例如库存管理需要实时更新库存状态并提供预警机制,确保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标准设定了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例如,要求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快的响应速度,这对于大型医院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
集成与互操作性
考虑到不同医疗机构可能已有的信息化系统,标准提出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集成能力和互操作性。这意味着新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与其他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建设规范》不仅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原则,同时也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考量,为推动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