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滋病检测样本的收集、运输、存储、处理和销毁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及相关单位在艾滋病检测样本管理中的操作与质量控制。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HIV Testing Sam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艾滋病检测样本管理规范》(DB36T 2026-2024)是江西省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艾滋病检测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及销毁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样本采集方面,标准要求采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例如第5.1条规定:“采样人员应熟悉样本采集流程,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并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表明,采样人员不仅要具备医学知识,还需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以防止样本污染,保障检测质量。
其次,关于样本运输,标准强调了时效性和安全性。第6.2条指出:“样本应在采集后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若温度高于8℃则需在2小时内送达。”这一规定充分考虑到了样本中病毒活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及时送检可以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的结果偏差。同时,第6.3条还要求使用专用容器和冷藏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低温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样本的影响。
再者,对于样本储存,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7.1条规定:“样本应储存在-70℃以下的低温冰箱内,短期可存放于-20℃冰箱中。”低温储存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样本保存期限。此外,第7.2条提到:“样本储存区域应有独立空间,禁止与其他物品混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或误操作造成样本丢失。
最后,在样本销毁环节,标准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第8.1条规定:“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样本须经高压灭菌处理后再行废弃。”此措施是为了彻底消除潜在风险,防止泄露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第8.2条进一步补充说明:“销毁记录需保存至少5年。”此举便于追溯核查,保证整个流程透明可查。
综上所述,《艾滋病检测样本管理规范》(DB36T 2026-2024)通过各个环节的具体细则,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