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短线法节段梁施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模板与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张拉与压浆、节段拼装及质量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短线法施工的节段梁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gment Beam Construction by Short Lin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851-2024《短线法节段梁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短线法节段梁施工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材料要求
# 4.1 混凝土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节段梁的质量。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为C50,并且要求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8。此外,还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做出了具体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后期的耐久性。
# 4.2 钢筋
钢筋是构成节段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中对钢筋的种类、规格以及力学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主筋应采用HRB400级或更高强度等级的钢筋,而箍筋则推荐使用HPB300级钢筋。同时,还强调了钢筋接头的位置、连接方式及质量检验方法,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施工工艺
# 6.1 节段预制
节段预制是短线法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模板设计与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工序的具体步骤。特别指出,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密封性,避免漏浆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时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并及时振捣密实;养护期间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条件,防止出现裂缝等问题。
# 6.2 构件拼装
构件拼装阶段涉及到了吊装设备的选择、吊点设置以及现场组装等多个方面。标准中建议优先选用履带式起重机作为主要起重工具,并根据构件重量合理确定吊索长度;吊点位置应尽量靠近构件重心,减少偏心载荷的影响;现场组装时要注意检查各部位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必要时还需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保障安全。
安全管理
# 8.1 一般规定
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本部分明确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同时要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另外,对于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也作出了明确指示。
# 8.2 特殊情况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施工安排、突发事故后的紧急处置等),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在遇到强风天气时,应及时停止高空作业并加固已安装好的构件;若发生安全事故,则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调查处理工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短线法节段梁施工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为指导规范化的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