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地质灾害北斗监测系统的总体要求、设计要求、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据处理与分析、预警与信息发布及系统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公路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eiDou Monitoring of Highway Geological Disa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62—2024《公路地质灾害北斗监测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北斗卫星监测工作。这项标准结合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功能和地质灾害监测的实际需求,为保障公路运营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下面我将选取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监测系统组成
该部分明确了监测系统应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数据处理中心三大部分。其中,硬件设备主要由接收机、天线、传感器等组成;软件平台负责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中心则用于数据分析与预警信息发布。这样的架构设计确保了整个监测过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5.1 数据采集频率
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频率。例如,对于滑坡体位移监测,建议每小时采集一次数据;而对于降雨量监测,则可以适当降低到每天一次。合理的采集频率既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6.2 数据预处理
强调了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重要性。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剔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以及坐标转换等内容。通过有效的预处理,可以提高后续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7.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子指标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这些子指标涵盖了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性质、气象条件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各子指标的综合考量,能够更全面地评价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
8.1 监测报告编制
要求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并且报告内容需涵盖基本信息、监测概况、数据分析结果及建议措施等几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报告时应当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专业性,以便相关决策者能够据此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以上只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希望上述解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