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监理内容与方法、记录与报告等。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监理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指南》(DB14/T 3150—2024)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监理工作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工程的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它涵盖了从项目准备阶段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监督。
二、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环境监理”、“生态影响评价”等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三、基本要求
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查;
2. 在开工前需编制详细的环境保护方案,并报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3. 对可能造成重大污染源的重点工序实行全程跟踪监控;
4.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活动,记录数据并存档备查。
四、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噪声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 废水处理:提倡采用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排放量;
- 废气控制:要求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
- 固废管理:建立集中堆放场所防止二次污染;
- 噪音防护: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和区域以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五、生态保护策略
强调了在项目建设期间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
- 制定植被恢复计划,在临时占地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补种;
- 避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必要时采取迁移或补偿措施;
-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因开挖作业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六、应急响应机制
规定了当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遵循的程序:
- 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 组织专业队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全面清理修复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七、检查评估制度
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各参建单位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打分,结果将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摘录分析,具体细节还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地方性标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