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毛豆-芦蒿轮作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环境、轮作模式、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鲜食玉米、毛豆和芦蒿的轮作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otational Cultivation of Sweet Corn-Mung Bean-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946-2024《鲜食玉米-毛豆-芦蒿轮作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鲜食玉米、毛豆和芦蒿三种作物的轮作栽培过程,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轮作模式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该轮作模式为“鲜食玉米→毛豆→芦蒿”,要求每种作物种植后及时翻耕整地,为下一茬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轮作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连作障碍。例如,在鲜食玉米收获后立即进行深耕,可以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同时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于毛豆根系发育。
2. 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各作物的播种时间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鲜食玉米通常在春季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毛豆则于6月初播种,9月底前后收获;而芦蒿一般在10月中旬种植,次年4月至5月采收。这样的布局充分利用了不同作物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差异,确保全年都有经济产出。
3. 施肥管理要点
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标准强调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使用。对于鲜食玉米而言,在定苗期追施尿素促进幼苗快速生长;进入拔节期时再增施磷钾肥以壮秆促穗。毛豆期间需注意补充硼肥预防花而不实现象。至于芦蒿,则应在移栽前施足底肥,并在其旺盛生长期适当喷洒叶面肥增强抗逆能力。
4. 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鉴于轮作体系内可能存在潜在交叉感染风险,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化学药剂仅限必要时使用且严格控制用量浓度。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适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极端气候给作物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鲜食玉米-毛豆-芦蒿轮作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突出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从事相关农业生产的人员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