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地理信息数据的总体要求、数据内容、精度要求、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数据格式。本文件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a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of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928-2024《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地理信息数据技术规范》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为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行驶时提供了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要求,确保车辆能够准确获取并处理道路环境信息,从而保障行车安全与效率。
数据格式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所有地理信息数据应采用国际通用的WGS84坐标系,并且数据精度需达到亚米级。这意味着无论是道路标志的位置还是车道线的分布,都必须精确到小于一米的范围内。这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需要极高的准确性来判断车辆位置以及周围物体的具体情况。
数据内容要求
1. 道路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车道划分、交叉口设计、信号灯设置等基本信息。
2. 交通设施:如护栏、隔离带、路灯杆等固定设施的位置和属性。
3. 动态信息:实时更新的道路状况,例如拥堵程度、施工区域等。
数据采集与更新机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该标准还规定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荐使用高精度GNSS接收机结合惯性导航系统(INS)进行定位,同时利用激光雷达(LiDAR)或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数据。此外,建立定期的数据审核与更新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应对城市规划调整或突发事件带来的变化。
安全性考量
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加密传输的重要性。任何涉及个人隐私或者敏感信息的数据都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同时,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也需遵循最小化原则,仅提供必要的信息给相关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出,《智能网联汽车 道路地理信息数据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一系列流程,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挑战。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