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花菜农业气象观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生长发育期、生育状况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关系及产量评估。本文件适用于黄花菜种植区的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
Title: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aylily (Hemerocall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DB1402/T39-2024》是山西省大同市发布的关于农业气象观测的技术标准,其中对黄花菜的观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并进行深入解读。
一、观测对象与范围
规范明确指出黄花菜的观测对象为种植在设施农业园区或露地栽培区域内的黄花菜植株。观测范围包括黄花菜的生长发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及灾害性天气影响等。这表明黄花菜的观测不仅要关注其自身生长情况,还要结合外界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评估。
二、生长发育期观测
1. 出苗期:当5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观测,记录出苗数量和整齐度。
2. 分蘖期:每两周观测一次分蘖数,注意观察分蘖部位是否健康。
3. 抽薹期:每天记录抽薹高度,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4. 开花期:连续监测开花数量和持续时间,评估授粉效果。
5. 收获期:分批采收花朵,统计单株产量。
三、产量构成因素观测
1. 单位面积株数:采用样方调查法,每个样方面积为1m²。
2. 单株分蘖数:随机抽取10株以上进行测量。
3. 花朵直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100朵花的直径数据。
4. 百花重:取样100朵花称重后计算平均值。
四、灾害性天气影响观测
1. 低温冻害:记录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及霜冻出现的具体时间。
2. 干旱缺水: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判断干旱程度,必要时采取灌溉措施。
3. 强风倒伏:统计因强风导致的倒伏株数比例,并分析原因。
4. 暴雨积水:观察田间积水深度及排除所需时间。
五、观测频率与记录要求
黄花菜的生长发育期观测应每周进行一次,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每月进行一次,灾害性天气影响观测需即时记录。所有观测数据均需填写统一格式的观测表,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还要求定期整理分析观测资料,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六、其他注意事项
1. 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2.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校准维护,保证测量精度。
3. 在特殊情况下,如遭遇极端天气或病虫害爆发,应增加观测频次并详细记录具体情况。
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的各项要求,可以有效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