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治理措施、运行维护及监测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农村地区黑臭水体的治理与管理。
Title:Rural Black Odorous Water Body Treat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60002—2024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农村黑臭水体的定义、治理原则、治理方法、验收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首先,标准明确了农村黑臭水体的概念,即在农村地区由于污染物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出现明显异味或颜色异常,并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情况。这一定义有助于准确识别需要治理的目标对象。
其次,在治理原则上强调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及经济适用的原则。这意味着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例如,对于污染较轻的小型沟渠可能更适合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而对于污染严重的大型湖泊则可能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第三部分关于治理方法,则详细列出了多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截污纳管工程以切断污染源;底泥疏浚清理沉积污染物;人工湿地建设利用植物吸收净化水质;微生物制剂投放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实际操作时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作出最佳选择。
此外,该标准还特别提到了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治理效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确保已取得的治理成果能够长期保持下去。
最后,在验收与维护环节中指出,所有完成治理后的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验收才能投入使用,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后期维护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巡查、设备检修及必要的资金保障等措施,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DB14T 60002—2024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而细致的地方标准文件,它不仅为山西省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