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殖河豚加工宰杀的操作要求、卫生规范、设备条件及人员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养殖河豚的加工企业及其相关环节的操作规范。
Title:Processing and Slaughtering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Cultured Puffer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养殖河豚消费市场的逐步放开,其加工宰杀的操作规范愈发受到关注。在最新发布的TYMCA 21-2024《养殖河豚加工宰杀操作规范》中,对河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河豚内脏处理方式”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河豚内脏处理方式的变化
在TYMCA 21-2024中,与之前版本相比,内脏处理部分从原来较为笼统的规定转变为更加细化和科学的方法。具体表现为:新标准要求所有河豚内脏必须通过冷冻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温度需达到-20℃以下持续72小时以上;而旧版仅提到“高温蒸煮”一种方式。
# 应用方法解析
1. 设备选择
在实施该规定时,企业需要配备能够精确控制温度的专业冷冻设备。这些设备应具备自动记录功能,确保冷冻时间和温度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需定期校准温控系统以保证准确性。
2. 操作流程
- 首先,将新鲜捕获的河豚立即放入清洁环境中,并迅速分离内脏。
- 然后,将分离出的内脏单独存放于专用容器内。
- 接下来,将装有内脏的容器移入已预冷至所需温度范围内的冷冻库中。
- 最后,在整个冷冻过程中持续监控并记录温度变化情况。
3. 质量检验
完成冷冻处理后,还需对处理后的内脏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总数、毒素残留等指标。只有当检测结果均达标时,方可进入后续销售环节。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还有效避免了因不当操作导致的风险隐患。这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养殖河豚加工宰杀操作规范》(TYMCA 21-2024)中关于河豚内脏处理方式的新规定体现了标准化管理的进步,值得行业内广泛推广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