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区公路隧道冻融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寒区公路隧道的冻融环境监测及相关工程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reeze-thaw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Cold Region Highway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972-2024《寒区公路隧道冻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专门针对寒冷地区公路隧道冻融环境监测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监测点布置原则
该条款规定了监测点的布置应遵循代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要求监测点能够反映整个隧道的冻融状况;全面性确保各个可能受影响的重要部位均被覆盖;可操作性则强调实际监测工作的可行性,如便于安装设备和后期维护等。
5.3 温度监测
温度是影响冻融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规范指出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隧道衬砌结构内外表面及内部不同深度位置。对于外部环境温度监测,建议设置于隧道进出口附近空旷地带且无遮挡物处。同时,还应考虑季节变化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定期校准仪器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6.1 数据采集频率
明确了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周期。例如,基础环境参数(如气温、湿度)宜每小时记录一次;而重点部位的详细监测数据可以按天或周为单位收集。这样既能满足长期趋势分析需求又能减少存储压力。
7.2 报警阈值设定
为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提出了合理的报警阈值范围。当监测到某些指标超出预设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信号,提醒管理人员注意潜在风险。例如,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低于某一临界点时可能存在冻胀危险,此时需要立即检查相关设施状态。
8.3 维护保养要求
良好的维护保养是保障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本部分强调了定期检查传感器工作状态、清洁表面灰尘污垢以及更换老化部件的重要性。此外,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还需加强巡检力度,防止因恶劣气候导致监测失效。
以上是对DB62/T 4972-2024中几个重要条款的简要说明。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践中提高寒区公路隧道冻融环境监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