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托竹荪设施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栽培设施、培养料制备、接种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红托竹荪的设施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Production of Red-stalked Bamboo Fungus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in Shando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74-2024红托竹荪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红托竹荪设施栽培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设施栽培的红托竹荪生产活动。它引用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国家标准,确保了红托竹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符合国家要求,避免农残超标。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红托竹荪”这一特定品种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如子实体形态特征、生长周期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栽培环境条件
强调了对栽培场地的选择应考虑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并给出了适宜范围。例如,日光温室内的温度需保持在15℃至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栽培管理
详细规定了从培养料配制到出菇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培养料配方中木屑、麸皮等原料的比例直接影响菌丝体生长状况;播种后要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并及时调整温湿度条件;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以提高产品质量。
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制剂(如白僵菌)以及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同时指出,在整个生产周期内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农药,且每次用药间隔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
采收与分级包装
规定了不同成熟度等级的标准及相应的采收时机。对于商品性较好的鲜品,应在菌盖完全展开但尚未开裂时采摘;干制品则需经过清洗、烘干等多个步骤才能入库储存。此外,还对包装材料的选择提出了环保要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716T 74-2024》不仅涵盖了红托竹荪设施栽培的基本流程,而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为从业者提供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