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紫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培育、定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水紫树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Purple Tre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78-2024 水紫树栽培技术规程》是重庆市发布的关于水紫树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3.1 栽培环境要求
本条款规定了水紫树栽培的基本环境条件。水紫树适宜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200米之间,土壤pH值应在6.0至7.5范围内。这一规定基于水紫树对酸碱度的敏感性,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4.1 种苗选择
在种苗选择上,要求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扦插苗或嫁接苗。苗高应不低于30厘米,地径不小于0.3厘米。此标准旨在确保苗木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和抗逆性,为后续栽培奠定基础。
5.2 定植密度
定植时行距设定为2米,株距为1.5米。这样的布局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便于后期管理操作。同时,合理的密度还能促进植株间竞争适中,保证每株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和光照。
6.1 施肥管理
每年需施两次基肥,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进行。每次施肥量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使用。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7.1 病虫害防治
对于常见的叶斑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建议采取物理方法如人工摘除病叶以及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天敌昆虫。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措施,在必要时使用,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残留超标。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环境准备到具体栽培实践中的多个环节,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水紫树的成活率及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