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阶段的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数据格式及管理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信息模型交付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Delivery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DB50/T 1676-2024)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水利工程信息模型的设计和交付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条文解读
# 3.1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对“水利工程信息模型”、“信息交换”等核心概念进行了定义。例如,“水利工程信息模型”是指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内,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并管理的包含几何、属性、空间关系等信息的模型。这一定义明确了模型的作用范围和功能定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 4.1 数据准备
该条款要求在开始建模之前,应收集完整的项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同时强调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这一步骤是确保模型质量的前提条件,任何错误或遗漏都可能导致后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 5.2 建模原则
在这一部分中规定了建模时应遵循的原则,如统一坐标系、一致的比例尺等。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复杂结构物可以采用分块建模的方法来简化处理。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便于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
# 6.3 模型检查
为了保证模型的质量,在完成初步建模后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主要包括几何精度验证、拓扑关系正确性测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经过严格审查并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模型才能被正式投入使用,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7.2 文件格式选择
关于文件格式的选择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推荐使用IFC国际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作为主要输出格式,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建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跨平台协作,还能有效避免因格式不兼容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现象发生。
以上是对《水利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