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根茎病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害识别、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应急防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辣椒根茎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Pepper Root and Stem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73-2024《辣椒根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辣椒种植中常见根茎病害制定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通过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病害诊断与监测
规程强调了对辣椒根茎病害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性。要求在田间定期巡查,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当发现叶片发黄、萎蔫或茎部出现异常斑点时,应立即采集样本送检。规程还指出,应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如PCR等方法快速鉴定病原菌种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这一环节对于早期发现病害至关重要,可以避免病害扩散造成更大损失。
农业防治措施
规程提倡采用农业综合防治策略。首先建议选用抗病品种作为基础,合理轮作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规程明确指出,辣椒不宜连作,至少需要间隔两年以上再种植。同时推荐与非茄科作物轮作,特别是禾本科作物,以打破病原菌的生活周期。此外,规程还提到深耕改土的作用,通过深翻土壤可将部分病原体埋入深层土壤中,减少其侵染机会。
生物防治应用
生物防治被列为优先选择之一。规程鼓励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发生。例如,拮抗菌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能够有效抑制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繁殖。规程特别提到,这些制剂应在发病初期施用,并且要遵循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和频率。此外,规程还鼓励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来控制害虫传播病害的风险。
化学药剂使用原则
虽然规程倡导绿色防控,但在必要情况下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药剂。规程规定,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之前必须经过风险评估,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强调,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并且要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要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增加次数。
防控效果评价
规程建立了完善的防控效果评价体系。规定在每次防治行动结束后都要对田间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如果发现防控效果不理想,则应及时调整方案。规程还建议建立长期监测网络,持续跟踪病害动态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
DB50/T 1673-2024《辣椒根茎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思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控手段,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要求,共同促进我国辣椒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