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的种植技术要求,包括选址、种姜处理、栽培管理、病害防控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生姜种植过程中姜瘟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inger Bacterial Wil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74-2024《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是重庆市发布的关于生姜种植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病害诊断与监测
标准中明确规定,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田间巡查,特别是在发病初期要密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或茎基部呈现暗褐色软腐症状时,应及时取样送检以明确是否为姜瘟病感染。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记录病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范围等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二、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预防姜瘟病的基础环节。首先强调选用无病种姜作为播种材料,并且在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处理至少30分钟。其次提倡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生姜,建议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此外还提到合理密植的重要性,一般每亩定植密度控制在8000株左右,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又能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三、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清洁田园和土壤消毒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求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防止其成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另一方面则推荐采用蒸汽或者化学药剂对耕层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石灰氮拌土撒施后翻耕入土以及硫酸铜溶液浇灌等方式。
四、生物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引入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标准指出可以使用拮抗性芽孢杆菌制剂喷雾于植株表面,利用它们产生的抗生素物质阻碍病原菌定殖。另外也可以尝试接种耐盐碱型放线菌以增强土壤微生态平衡,从而间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五、化学防治规范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侵染的情况,则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农药来进行治疗。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之间必须保持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给出了几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名单供选择使用,如甲霜灵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复配制剂等,并且规定了各自的推荐浓度和喷洒频率。
六、收获管理要求
最后在收获阶段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收,避免雨后立即操作以免增加伤口导致二次感染风险;另外还要注意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防护工作,确保产品品质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生姜姜瘟病综合防治种植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姜准备到最终收获整个生产周期内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帮助农户有效降低姜瘟病造成的损失,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