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花黄精种植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多花黄精的规范化种植和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lygonatum Cyrtobotryu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660-2024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为多花黄精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建园部分,规程明确指出多花黄精适合在海拔800至1500米之间的区域种植,土壤应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丰富的黑壤土为佳。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能够满足多花黄精对生长条件的需求,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充足的养分供应。此外,还要求园地周边无污染源,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道,确保药材质量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其次,在种苗选择与处理环节,规程强调使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壮苗作为种苗,并且在种植前要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苗浸泡于0.5%高锰酸钾溶液中10-15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杀灭表面附着的病菌,提高成活率并减少后期病害发生几率。
再者,在栽培管理方面,规程提出了合理的密度配置方案,建议每亩栽植3000-40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株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规程还特别提到需要定期除草松土,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另外,为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每年春季萌芽前施一次基肥,秋季采收后追施一次有机肥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规程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对于常见的叶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或者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来进行预防;而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则可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进行自然控制。只有当病虫害达到一定危害程度时才考虑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应急处理,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制度,保证产品安全。
综上所述,《DB50/T 1660-2024多花黄精种植技术规程》从选址建园到栽培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旨在帮助种植者更好地掌握多花黄精的种植技巧,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收获成果。